安徽首本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不动产权证在合肥颁发
2025年11月4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颁发了安徽省首本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不动产权证,这一举措标志着合肥市在立体空间权属界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合肥市以轨道交通2号线为试点,通过三维地籍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测绘和确权模式难以精准界定地下、地上立体空间产权边界与权益归属的问题,率先开启了站点及隧道区间立体确权发证的探索性改革。
此次不动产权登记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测绘的局限。工作人员运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对轨道交通2号线地表及地下空间进行了精确测量,获取了涵盖空间坐标、尺寸、高程等多尺度信息,形成了包含三维地籍调查表、三维不动产单元图及三维模型数据在内的地籍调查成果,构建了实景三维模型数据。
同时,该局创新地将轨道地下站厅、站台和盾构区间段共同划分为1个不动产单元,按照“一站一区间”的方式办理不动产权证,采用“分层确权、三维表达”的方法,通过“三维附图 + 权利状况表述”,首次在不动产权证书中清晰直观地展示了轨道交通复杂立体空间的物理边界与权属范围,实现了产权关系的精细化、可视化登记,为后续的资产运营和融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曾经的“模糊地带”到如今的“精准坐标”,合肥市轨道交通确权登记的创新实践,不仅明确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权利归属,实现了从“物理空间”到“权利空间”的多维转化,还有效破解了权属不清制约资产融资的难题。
参考来源:金台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