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控制

发布时间:2022-12-27 来源: 浏览量:9138 发布者:

  成本费用控制(expenditurecontrol)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消耗按其经济用途和性质划分为营运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这些成本费用构成营业支出,营业支出与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运输总支出。成本费用控制一般指生产过程的产品成本控制,即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成本的形成不断将实际与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相比较、从中揭示差异,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调节成本偏差。这是一种典型的平衡偏差反馈控制形式,实际工作中的定额成本利用便是其代表。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是指在运输生产中,根据成本计划的预定目标,对影响运输支出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并采取各种措施,将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始终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杜绝超支浪费,力求成本消耗最小,以实现最优成本和保证合理成本补偿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控制的范围包括发生成本消耗的运输生产经营的全方位。

  成本控制的过程包括对运输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基础,它对运输成本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影响,它包括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生产布局、盘活存量资产、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及具体的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生出计划、节能降耗、产品开发计划,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检修规程的制定等内容。事中控制是关键,它是对铁路运输生产消耗全过程、全方位并由全员参加的控制,要做到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事后控制是完善,它通过对过去一定时期的成本耗费和控制情况的分析、总结、考核来反馈各种信息、提供经验教训。

  事前控制成本费用的预测和决策是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也是整个成交控制的关键。实践证明,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成本预测和决策基础之上。

  成本预测,就是历史资料和有关信息,认真分析当前各种技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变化及能够采取的管理措施,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所做的定量描述和逻辑推理。

  定性预测法是成本管理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成本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达到水平的分析和推断。常用的方法有调查研究判断法和分析判断法。①调查研究判断法就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查询有关资料和向有关专业人员咨询,结合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程度作出判断。其关键在于被调查对象的代表和广泛性。③分析判断法则是根据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变动来测算所要预测的指标的数值。该种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较为普遍,如采用分析计算法和比例法来测定材料消耗定额,利用有关材料测算可比产品降低指标等。

  定量预测法是利用历史成本统计资料及成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推测计算未来成本的可能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关系模型、时间关系模型、结构关系模型等。这里只就因果关系模型加以简述。建立成本Y与影响因素X之间的函数关系Y=?(X),利用收集的统计资料,对函数Y=?(X)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和校验,从而得到与统计资料趋势大体相符的成本预测模型。日常工作中广泛采用的回归分析法,就是一种从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出发进行的预测的数学模型。其特点是,模型建立的过程较为复杂,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较为迟钝,缺乏延续能力。

  成本决策成本决策就是为了节省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对生产经营活动方案所做的选择,成本决策的常用方法一般有三种,即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实验分析法。①经验判断法。以决策者的实践经验作为选择方案的依据,具有简单迅速的优点,日常工作中较为普遍。②数学分析法。如果能够在决策目标与决策变量之间建立一种函数关系,通过计算得到目标的优化解,即为选择了确定的决策方案,一般只适用于连续型、确定性的成本决策问题。③实验分析法。当对于决策问题既缺乏经验又不便于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时,可以选用几个典型作试验,以待总结经验,从中择优推广。如新开通营运线路的营运成本、新型机车车辆检修及运用成本,的确定等常采用此方法。

  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主要依据,也是单位成本管理的奋斗目标。通过成本计划的编制和下达,能够推动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动员全体职工进一步搞好挖潜降耗、增收节支工作。

  编制成本费用计划是对成本费用进行事前控制的重要环节。计划的编制应在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在目标成本计划以内,根据计划期内运输生产情况和降低成本的要求,运用科学方法等方法按照规定约程序编制,并以书面形式下达。成本计划的编制以货币指标为主,结合实物量消耗指标。计划中要规定成本支出和分单位、分部门、分成本支出项目及要素的分项支出水平,总规定总的和分部门、分项目的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以及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事中控制铁路企业目前广为采用的目标成本管理法。目标成本的确定和分解要做到既科学先进又切实可行,分解到部门和职工本人的目标成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要让干部职工感到既有压力也有机遇。

  在目前国家实行稳定运价政策的前提下,目标成本的确定应采用的方法是,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清算方法,据以计算出相对准确合理的清算收入,结合上级部门下达的盈亏目标,倒推目标成本。

  铁路局目标成本按照部定“模拟区域运价、管内现收清算、直通作业清算、服务相互补偿”的清算办法,预计清算收入水平,在保证部定盈亏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分劈下达分局和直属单位。其中工资、上缴上级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大修费、机车架修、客车段修、抽换新钢轨新轨枕、线路中修、自然灾害损失费用由路局统一管理。

  铁路分局根据各局下达的运输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和局定清算办法预计的清算收入,在保证局定盈亏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确定本分局的目标成本。其中局指定项目按路局规定下达,其余成本费用由分局按控制目标成分分解下达,并对站段实行成本中心管理。

  各站段要根据分局下达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和根据分局清算办法预计的清算收入,确定本单位的目标成本,并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责任人,问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考核办法,作为成本费用直接发生者和执行者的站段,必须强化其成本中心的作用,严格按目标成本控制其支出。

  目标成本的纵向分解要按照隶属关系进行,即按照铁道一铁路局一铁路分局一站段一车间一班纸一个人的层次逐级分解落实。并按照谁决策谁承担成本责任,谁对成本有控制能力谁承担成本责任的原则,确定成本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成本责任。

  指标的分解工作以各级财务部门为主。在指标的分解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成本,协助财务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目标成本的分劈落实工作,并负有指导、监督和兑现的责任。

  目标成本的横向分解要根据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按照成本费用的控制重点,确定其控制项目和控制目标。对于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应有一个主要部门负责,其他关联部门应积极配合并有关联责任。

  目标成本的控制落实应采取的措施有:①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层层签订风险抵押责任状。通过对目标成本的纵横分解、层层落实,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成本,人人控制成本的目标成本控制网络。各级管理者和责任部门要层层签订目标成本风险抵押责任状,并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在责任状中明确规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和奖罚措施及上级部门为保证目标成本实现应提供的必要的保证条件,责权利相结合。②建立适应目标成本管理需要的新机制,建立基层站段成本中心管理机制,在站段成本中心下,按目标成本的分解步骤设立车间、班组分中心形成三级网络、动态控制、动态管理,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新的资金拨付机制,以资金控制成本,站段所需生产资金由路局、分局逐级分批拨付。建立节奖超罚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成本控制得力目标成本完成的好的单位,视其节约额度分等级予以重奖,对成本超支完不成目标成本的单位予以重罚,加大奖罚力度,让每个职工都能切身体会到成本的节超不再只是财务部门和领导的事情,而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③抓支出大户、抓大项支出、抓突出问题。运输成本支出的构成虽单位多项目杂,但按支出单位划分以机务段、工务段为代表的部分单位。按支出项目划分的机车能耗、货车使用费、大修费、折旧费等个别项目的成本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应作为控制重点。此外,把净化采购渠道,打击经济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重点突破,即能降低采购成本又能严肃财经纪律,从而推动整个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④优化成本结构,压缩间接费支出。为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支出结构不合理,非生产性及消费性支出比例过大的突出问题,宏观上要做好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组织运输,规范生产布局、盘活存量资产、正确引导资金流向等工作,微观上要本着“保必需、压一般、禁违纪、反浪费”的一般原则,严格控制间接管理费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消费性支出。

  事后控制主要是定期编制成本报表,并采用各种方法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检查。

  成本报表按现行制度规定,一般不对外公布,其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一般由企业自定。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报表由铁道部统一规定,主要包括运输成本费用总表、营运成本表、管理费用表、财务费用表和营业外支出表。

  成本报表中的有关项目分别反映本期实际、本期累计的成本费用,一般应相据成本费用明细账的本期和累计发生额填列;计划数和其他资料应按有关计划和其他资料及报表编制的要求填列。

  成本费用分析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材料、能量消耗的高低,产品质量的好坏,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状况、资金运用及生产组织管理的水平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通过成本的高低反映出来。因此,通过成本费用分析,可以查明影响成本升降的原因、责任者和责任部门,不断挖掘企业内部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寻求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对本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验证,以便及时对成本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