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0)—第五部分 综合《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营组织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期项目简介
获奖项目名称
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营组织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彭其渊、 陈泽军、 汤银英、 李俊峰、 陈思、 张郎郎、 文超、 谢静、 鲁工圆、 刘勇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中欧班列依托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形成“三通道,五口岸冶的基本格局,在开行规模、覆盖范围、货运品类等方面均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2020年,重大突发疫情下,中欧班列逆势增长,全年共开行12400列,同比增长50%;发送113郾5万标箱,同比增长56%,成为跨境运输主力,助力全球复工复产,畅通防疫物资的运输通道,保障特殊时期的国际贸易往来,架起了世界人民共同抗疫的重要桥梁。高速发展的同时,中欧班列仍面临着境外端操控能力不足、运输组织作业烦琐、运行线路单一、运输效率低、成本比重高、运力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等问题。
(二)技术概况
项目以实现中欧班列境外端高效经济运行为着力点,对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营组织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提出了建立中欧班列欧洲运营中心及境外端运输网络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构建了中欧班列境外端主辅运输通道和运营中心+分拨节点双层结构运输网络,率先实现了中欧班列(成都)欧洲端运输网络构建及马拉运控中心建设运营。
(2)创新了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组织模式及运输组织方法,变革中欧班列“单运营主体冶“点对点冶运输组织模式,向“节点+枢纽&枢纽+节点冶的模式转变,运用轴辐式、干支结合、箱车拆并整合等方法优化境外端车流集疏运和班列运输组织,实现了整列、多箱、单箱订舱的“欧洲通冶运输组织。
(3)构建了中欧班列境外端集装箱共享模式,提出了基于集装箱共享的中欧班列多周期空箱组合优化模型及组合优化策略,建立了面向多参与方的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成本管控关键技术,突破空箱高成本瓶颈,实现降本增效。
(三)适用范围
本项目适用于境外端运营中心建设及组织应用。
(四)获奖情况
本项目获2020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创新点
(一)提出了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网络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中欧班列欧洲端运营网络构建及运营中心建设运营
首次提出建立中欧班列欧洲运营中心,优化了境外端运输组织流程和效率;建立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网络优化和关键运营节点选址模型,构建了境外端主辅运输通道和运营中心+分拨节点双层结构运输网络;提出了功能配置、融资、运营及盈利方案,支撑欧洲运营中心建设。
(二)提出了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组织模式及运输组织方法,有效提升了境外端运输能力利用效率
推动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模式向“节点+枢纽&枢纽+节点冶的转变,优化了境外端车流集疏运和班列运输组织;建立混合型多属性决策模型解决中欧班列路径选择问题;采用大系统仿真技术优化口岸站流程,疏解口岸拥堵;提出中欧班列运输产品设计方法,建立中欧班列货运产品谱系。
(三)建立了中欧班列境外端集装箱共享集拼理论和面向多参与方的中欧班列境外运输成本
管控关键技术,显著降低了中欧班列运输成本建立了基于集装箱共享的中欧班列多周期空箱组合优化模型,提出了境外端多周期空箱组合优化策略;完善了政府补贴政策变化下的中欧班列补贴应对机制,提出了面向多参与方的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成本管控关键技术。
同类项目比较
详见表 1。
应用案例
项目提出的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网络构建、运营中心建设运营、运输组织优化、集装箱共享组合优化和成本管控等理论及技术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中欧班列境外运营组织:
(1)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网络优化理论、运营中心建设运营关键技术支撑了中欧班列欧洲运营中心的建设投运;成本管控等理论为中欧班列(成都)经营策略优化、运输成本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2019年9月,中欧班列(成都)马拉境外运控中心建成,实现了班列信息无时差交换、缓解了运输高峰拥堵,中欧中线境外端运输服务采购费节约2000余万元;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马拉分拨班列开行约60列,回程中铁箱使用率增长16%,因减少欧洲端运力浪费节省约106万美元。
(2)中欧班列境外端运输组织优化技术和多周期空箱组合优化策略支撑了“节点+枢纽&枢纽+节点冶、“欧洲通冶运输模式的实施。2020年6月,中欧班列(成都)推出“欧洲通冶运输新模式,为DHL、中远海、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月均发运量可达900车,提高了客户需求受理灵活性,缓解了新增站点零散货源组织困难。
(3)项目成果直接支撑《成都国际铁路港和亚蓉欧通道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见图1)的编制与实施,中欧班列(成都)将加快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供应链枢纽点,力争到2022年联通境外50个城市,建成境外运控中心3个、海外仓8个、联络处10个以上,助力成都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该项目推动中欧班列由“点对点冶向“节点+枢纽&枢纽+节点冶转变,为中欧班列运输模式创新和国际班列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冶和“一带一路冶沿线地区内外联动发展。重大突发疫情下,中欧班列成为防疫物资运输、国际经贸往来的跨境主陆路通道,架起了世界人民共同抗疫的重要桥梁。
(二)经济效益
马拉运控中心与境外场站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班列信息无时差交换,提升了中欧班列境外端议价权;马拉分拨班列解决了欧洲地区因不满足最低编组要求而造成的运力浪费问题。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马拉分拨班列开行约60列,节省运费约10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41万元(汇率6.69);2020年中欧中线境外端运输服务采购节约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