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马高速然木多2号隧道:双幅贯通,啃下高原软岩“硬骨头”
9月8日,久马高速然木多2号隧道双幅顺利贯通,这一消息标志着久马高速全线建设取得了又一阶段性胜利,为后续的路面施工、机电安装和物资运输打开了“高速通道”,加快了全线建设步伐,也为实现年度施工任务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为高原软岩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的可推广经验。
然木多2号隧道位于阿坝州阿坝县查理乡,施工环境极为恶劣。隧道全长3072米,海拔3375米,年均气温仅3.3℃,极端气温低至 - 25℃。该隧道工程全线围岩等级以Ⅳ级、Ⅴ级为主,其中Ⅴ级围岩占比高达近90%。岩体主要由变质砂岩、砂质板岩、碳质板岩及千枚岩等软弱岩层构成,整体松散破碎、强度低,遇水后极易发生泥化、软化,工程地质性质极差。同时,隧道需穿越多条断层及褶皱挤压形成的破碎带,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在施工过程中,涌水、突泥、塌方等重大地质灾害频发,还伴随极为严重的隧道大变形,在外部载荷作用下,最大位移量达1.2米,导致施工进展艰难,安全风险极高。
为克服软岩隧道施工难题,建设团队总结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性施工技术。施工中,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实时监控量测数据,动态优化开挖进尺和支护参数,实现“一米一策”的精细化管理;秉持“温柔开挖”理念,通过机械与人工协同作业细致推进施工,最大限度保护脆弱岩层;加大拱架型号、缩小拱架间距,在关键位置增设稳定构件,为隧道装上坚固的“钢铁脊梁”,显著提升隧道结构承载能力;同步设置沉降预警线,提前预留0.5至0.8米变形空间,一旦沉降变形数据超过预警线,便立即启动加固程序,通过增设护拱、临时仰拱及注浆等方式,为隧道再加一道“防护网”。面对软岩大变形挑战,团队进一步强化“短进尺、快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核心工序循环,通过强有力的初期支护和及时封闭成环控制变形,确保了隧道有序建设。
久马高速全线力争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成都至青海省久治县的通行时间将由八个半小时缩短为五个半小时,进一步加快“大九寨”交旅融合空间布局,对完善国家及地区路网结构、促进四川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来源:蜀道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