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顺利始发,开启海太长江隧道穿江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13 来源:国铁路网整理 浏览量:294 发布者:

8月11日,由中国交建自主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16.66米)盾构机——“沧渊号”,在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顺利始发,正式开启9327米的穿江之旅。

海太长江隧道是江苏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横跨长江入海口咽喉要道,北起南通海门,南抵苏州太仓,线路全长约39公里,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小时。其中盾构段约9.3公里,分左右线施工,左线盾构段施工长度9327米,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采用超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掘进施工。

项目团队在此次施工中将面临一系列世界级技术挑战。盾构始发时就存在超大直径盾体覆土浅、始发姿态斜线角度大、泥水仓压力平衡控制难、近距离下穿管线风险高等四大技术难点。后续的江底施工还将遭遇超长距离独头掘进、穿越“水下迷宫”式复合地质带、地表毫米级沉降控制、超深埋深、超高水压、超大直径开挖等难题。针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沧渊号”技术加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沧渊”之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龙起于渊”的典故,既呼应长江的浩渺,也寓意着将在江底书写传奇。其开挖直径达16.66米,相当于5层楼高度,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这头肩负重任的“钢铁巨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隧道施工装备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面对超长距离、超大直径、深埋高水压的考验,“沧渊号”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系统。“数字大脑”——智能诊断与维护系统,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像“私人医生”一样实时监测机器状态,从异常诊断、自动控制到维修预警全搞定,降低故障率。“智慧心脏”——全球首套具备主动防护的主驱动系统,实时监控刀盘受力,避免刀盘异常导致主轴承过载,可更换的端面密封与主动伸缩功能,是应对换刀、脱困等紧急情况的“安全气囊”,实现掘进全程“可视、可达、可控”。

海太长江隧道建成后,将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流量,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意义重大。

参考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