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乌鞘岭隧道见证铁路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5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陈梦竹 强科 李淑婷 浏览量:390 发布者:
6月30日,“坐着高铁看中国·兰新高铁行”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武威东站,调研采访三代乌鞘岭隧道的建设历程与乌鞘岭精神的诞生和传承。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在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东南端,平均海拔3000米。“地扼东西孔道,势控河西咽喉”,乌鞘岭自古就是中原和关中平原地区进入河西走廊的东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断裂带多,素有“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
 
  采访中,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天祝指挥部指挥长张振琼向记者团介绍了三代乌鞘岭隧道的建设历程。
 
  1952年10月,兰新铁路开工建设,翻越海拔3000米的乌鞘岭成为建设中的关键。兰新铁路乌鞘岭7座隧道于1953年相继开建,于1954年4月8日全部贯通。当时,受技术和条件限制,线路翻越乌鞘岭时采用展线设计,通过延长线路来降低坡度、提高列车爬坡能力。
 
  2003年3月,兰武铁路增建二线开工建设。2006年8月23日,全长20.05公里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双线贯通,较原长48.5公里的既有线路缩短28公里。自此,运营了52年的第一代乌鞘岭隧道完成使命,停止运营。
 
  2019年6月,兰张高铁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正式开工,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为双线特长隧道,也是我国第一座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新乌鞘岭隧道穿越4个总长1.56公里的岩体破碎带,属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高风险隧道,掘进过程中开挖面易变形溜坍,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历时1203天(3年4个月),于2022年6月实现隧道贯通,比原计划提前60天。
 
  从肩扛人抬到无人化立拱作业,从蒸汽机车翻越乌鞘岭到高铁列车一路飞驰,铁路人传承“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的乌鞘岭精神,书写下三次征服乌鞘岭的奋斗故事。在武威工务段、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相关人员讲述中,记者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70年间铁路人前赴后继、锐意进取的斗志,见证了智能高效的技术手段在茫茫乌鞘岭上铸就的不朽丰碑。
 
  “我将传承发扬好乌鞘岭精神,继续守护好‘世界第一高铁隧道群’,为新时代铁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历经两代乌鞘岭隧道建设、坚守高原铁路二十载的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军马场接触网运行工区职工陈永红说。
 
  如今,第一代乌鞘岭隧道已改建成为兰州局集团公司乌鞘岭党员教育基地,展现老一辈铁路人坚守乌鞘岭,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以苦为乐的历史画卷,为传承铁路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有效载体。
 
  新乌鞘岭隧道的成功贯通,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布局,彰显了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铁路隧道建设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在为我国铁路建设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