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一站一景:广汕高铁开出“站景”之花
近日,“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发现团先后来到广汕高铁线,从中了解到广汕高铁一站一景,开出“站景”之花,给广大旅客带来乘车出行的舒适之感,书写着铁路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站一景:身临其境景的幸福之感。广汕高铁202公里的线路上,8座车站如珍珠般串联,以“一站一景”的匠心设计,打破了交通建筑“千站一面”的工业复制困境。新塘站融入客家“赛龙舟”的灵动意象,让车站仿佛涌动着民俗的活力;罗浮山站以“山水人文,形神合一”呼应自然,将罗浮山的清幽意境搬进站房;陆丰南站“碧波浪涌”的设计,承载着陆丰人坚韧的精神底色;惠来站萃取揭阳剪纸的传统工艺,让非遗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焕发生机;惠州南站以“重檐叠瓦、鳞纹漾波”还原岭南古村落质感,尽显粤东客家文化的厚重。每一座车站都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节点,而是地域文化的 “活化石”,用建筑语言讲述着当地的历史与风情,让旅客未入其境,先感其韵。
景随路延:交通动脉激活全域旅游新活力。广汕高铁不仅是一条“文化线”,更是一条串联全域旅游的“黄金线”。途经广州、惠州、汕尾等地,旅游资源丰富多元——广州的羊城新八景承载岭南文化精髓,汕尾的滨海风光交织着历史底蕴,惠州的罗浮山、西湖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一站一景”的设计与沿途景致形成呼应,让高铁本身成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从新塘站的龙舟意象出发,可探寻客家民俗;在罗浮山站下车,能即刻投入山水怀抱;抵达汕尾站,滨海风情扑面而来。更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凭借“一城九站”的交通优势,正加速成为集交通、经济、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新型城区,站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前沿。广汕高铁以交通为纽带,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成线、整合成片,为区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坐着高铁去旅行”成为体验岭南之美的全新方式。
建筑含情:绿色匠心与人文服务暖人心。广汕高铁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颜值”,更在于内在的“温度”。与惠州南站隔江相望的惠州北站,便是最好的例证。这座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达7台16线的车站,不仅以“岭南名郡”文化为魂,吸取罗浮山的恢弘气势,用流畅线条勾勒出现代高铁的动感,更以绿色施工理念斩获鲁班奖,彰显中国基建的高品质追求。南、北主入口融入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惠民之舟”的设计思维贯穿始终,让建筑自带人文关怀;站内“慧心” 服务队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与温暖的出行保障,让旅客在清新淡雅的环境中感受宾至如归的体验。从绿色建筑到贴心服务,惠州北站将“功能性”与 “人文性”完美融合,证明现代化的交通枢纽,既能展现基建实力,也能传递脉脉温情。
文脉永续:高铁载着乡土记忆驶向未来。广汕高铁“一站一景”的实践,回答了一个深刻的时代命题: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守护并传承文化根脉?这条高铁线上,岭南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再尘封于典籍或博物馆,而是化作站房上可触摸的屋檐纹饰、空间里可感知的韵律氛围、旅客身边可沉浸的地域风情。当人们在客家围屋式的站厅小憩,在波浪形穹顶下候车,高铁便不再只是穿梭于城市间的交通工具,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明之舟——它带着乡土记忆前行,让旅客在疾驰的速度中,依然能触摸到地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这正是中国基建最动人的风景:既让远方更近,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也让故土更亲,留存了文化的记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河南 付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