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飘香高铁盒饭递给旅客的温情名片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量:15 发布者:周运华

       红烧狮子头套餐、香辣牛肉套餐、梅香扣肉套餐、牛肉汤粉、香辣牛杂汤粉……这些绿色健康、包装环保的高铁餐食是如何生产供应的?10月31日,“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发现团走进一家高铁餐食生产基地,了解高铁盒饭的“诞生”过程。

       需求为要:家常味道点亮出行体验。在高铁飞驰的时代,一顿可口的餐食,是旅客出行体验中不可或缺“温暖注脚”。近年来,广州局集团公司紧扣客运提质要求,以“让旅客吃得舒心、吃得放心”为目标,树立精品意识,深入推进“一份家常饭”工程。一系列绿色健康、包装环保的高铁餐食,打破了以往人们对“高铁盒饭口味单一”的刻板印象。这些餐食不仅兼顾南北风味、荤素搭配,更贴近大众日常饮食偏好,让旅客在奔波的旅途中能一口尝到“家常味道”,感受到如同在家一般的舒适与安心,让高铁出行不再只是“赶路”,更成为一段有温度、有滋味的美好旅程。​

       标准为基:全链把控筑牢食安防线。高铁餐食的品质,始于严格的标准,成于细致的把控。广州铁路新华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东莞食品分厂从原材料入库到餐食出厂,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食品安全的极致追求。一捆捆鲜嫩的莴笋、一扎扎水灵的白菜、一袋袋橙红的胡萝卜,在进入加工车间前,都经过精挑细选与反复比对,确保源头食材的新鲜优质。加工环节更是“严”字当头:进入作业区域前,工作人员需经过一系列严格消毒;分装间空气洁净度达10万级,符合专业食品卫生标准;穿戴不同颜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避免交叉污染。餐食烹制完成后,不仅要通过真空冷却机快速降温至0至8摄氏度,限时分装,还要接受X光和金属探测仪的“严格体检”,一旦发现异物立即报警。检验室内,原材料与成品的抽样检验、留样保存、详细登记更是从未间断。从源头到餐桌,一套“原料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全链条食安体系,为旅客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了坚不可摧的 “防火墙”。

       科技赋能:智能生产提升供应效能。在东莞食品分厂的生产车间烹饪间内,十几口大灶整齐排列,专业厨师团队有序烹制,诱人的菜品香气弥漫;而一旁的米饭全自动生产线,则展现着科技速度从大米淘洗、精准煮饭到定量分装,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机器每隔一分钟就能煮出30多份米饭,两台分装机一小时可完成5000多盒米饭的分装,大幅提升了餐食生产效率。7700平方米的厂房、5万份的设计日产能,不仅彰显着基地的规模实力,更体现着科技对产能的支撑作用。​

       服务为本:品质坚守诠释铁路初心。从深入调研旅客口味偏好,研发多样化特色餐食,到投入资源建设标准化、智能化餐食生产基地;从严格把控食材质量、加工流程,到运用科技提升生产与配送效率,每一项举措都围绕着“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这一核心目标。广州局集团推进的“一份家常饭”工程,不仅让高铁餐食有了“家常味”,更让旅客感受到了铁路服务“人情味”。这种对品质的坚守、对服务的用心,不仅提升了高铁出行的舒适度与满意度,更彰显了铁路部门主动适应群众需求、持续优化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时代向前:高铁服务彰显民生温度。高铁餐食的变迁,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更是新时代民生服务不断升级的生动体现。从绿皮火车上“泡面时代”,到高铁时代“多样家常餐”,不仅是饮食方式的改变,更是群众出行品质提升的见证。东莞食品分厂的标准化生产、全链条食安管控、科技化供应模式,代表着中国高铁服务向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迈进的方向。在追求“更快、更稳”的同时,铁路部门始终将“更暖、更好”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一个个细节的优化、一项项服务的升级,让高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传递民生温度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