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铁双节答卷看铁路担当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高峰运行图,加开始发旅客列车2000多列,发送旅客762.7万人次,日均95.4万人次;运输物资209.5万吨,保障了节日物资供应。这组数据背后,是亿万群众对团圆与出行的热切期盼,更是对铁路运输保障能力的集中检验。
运力攻坚的“加法”,是破解出行难题的关键密码。双节期间,旅游、探亲、学生客流交织叠加,武铁客流呈现出鲜明的“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特征,10月1日武铁单日发送旅客122.1万人次的新纪录,直观展现了高峰压力。面对挑战,铁路部门以动态优化的运行图为核心,武铁部门打出一套精准施策的“组合拳”,用运力“增量”匹配需求“峰值”。铁路部门通过采取增开临客、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动车组重联、加开夜间高铁等措施,精准匹配需求,用“加法”破解运力难题。可以说,铁路部门用科学调度让“走得了”成为底线,让“走得好”成为常态。
物资运输的“稳线”,是保障民生经济的坚实支撑。节日的祥和离不开“米袋子”“菜篮子”的充盈,更离不开能源供应的稳定。武铁在保障客运畅通的同时,始终坚守货运担当,为市场稳定与民生需求筑牢根基。这种客货统筹的运输格局,彰显了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战略价值,在“民生线”与“经济线”之间架起了坚实桥梁。
服务宗旨的“温度”,是延伸服务内涵的生动实践。国庆期间,从汉口站24.5万人次的单日发送量,到“小桔灯”志愿者的贴心帮扶,从电煤列车的昼夜穿梭,到文艺活动的欢声笑语。可以说,国庆期间铁路部门这份喜人的数据不仅是华中铁路枢纽的责任答卷,更折射出全国铁路网在“客流高峰+物资保障+文旅融合”三重考验下的使命担当与创新智慧,生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本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铁路部门始终以人民为服务中心以服务提质增效,擦亮民生底色,钢铁大动脉始终与人民需求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而行,便会不断书写出更具温度与力度的民生答卷。(湖北武汉 周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