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铁公联运开辟国际物流新通途
7月16日16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湖北首趟“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国际班列75179次,满载着食品包装罐等物资,缓缓驶出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吴家山站。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湖北在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深化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创新运输模式,提升物流效率。此次开行的“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国际班列,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铁路+公路”的创新运输模式。班列经汉丹线、兰新线、南疆线运行,抵达新疆喀什后转公路运输,最终从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驶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种多式联运模式打破了传统运输方式的局限,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更为关键的是,装运货物在启运地完成单次申报,集装箱全程不换箱、不开箱,便能实现“一单到底”“一箱到底”出境。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简化了运输流程,节省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中转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为企业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选择。
优化物流衔接,满足市场需求。与武铁和中铁集装箱公司共同开行“中吉乌”铁公联运中亚班列,首次采用了全新的物流方案,真正实现了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无缝衔接。在过去,铁路与公路运输之间常常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货物运输时间延长、成本增加。而此次全新物流方案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企业发运货物可以实现随到随走、快速通关,这不仅满足了客户对运输时限的严格需求,也为国内企业抢占中亚潜在市场赢得了宝贵的先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竞争力。“中吉乌”铁公联运 将吸引更多企业选择这一运输通道,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强化海关监管,保障物流畅通。在铁公多式联运模式下,海关监管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升级。货物在启运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无需办理繁琐的转关手续,在换装地和出境口岸也不用重复申报或者二次装卸,海关监管一单贯通,全程物流一次承运。一方面,它减轻了企业负担,减少了企业在报关、查验等环节上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海关的监管效率,确保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为“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国际班列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此趟班列成功开行,湖北出口到中亚的物资运输迎来了重大利好。全程运输费和保险成本可节省30%,全程物流时间比原来缩短至10天左右。这不仅缩短了订单的交付时限,让企业能够更快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本优势和快速交付能力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国际班列的开行,为湖北乃至我国其他地区的企业提供了这样的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湖北首趟“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国际班列的开行,是我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亚国家互联互通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它为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搭建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