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衢绘宏图 畅行未来启新程——长沙“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浏览量:16 发布者:

当高铁穿梭于城市群际,当航班连接起五洲四海,当公路交织成发展脉络,一座流动的长沙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在“十四五”的时代画卷中书写着交通先行的壮丽篇章。五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锚定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目标,以“大交通”格局撬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标准赋能城市能级跃升,构建起贯通内外、立体互联、智慧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千万市民共享交通发展的民生温度。

枢纽能级跃升 重塑开放发展格局

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桎梏,曾是长沙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痛点。“十四五”期间,长沙以枢纽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强化航空、铁路、水运等核心交通枢纽功能,将内陆腹地打造成开放前沿。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作为“空中门户”,不断拓展“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已通达130个国内外城市,航线网络覆盖亚、非、欧、美洲16个国家和地区,每周出入境航班达125架次。近年来,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枢纽辐射能级持续提升。目前,T3航站楼正处于精装修与机电安装阶段,建成后将实现航空、磁浮、高铁、地铁“一体化”无缝衔接,年旅客吞吐能力跃升至6000万人次,成为国内接驳方式最多、换乘效率最高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水运领域呈现“双港驱动”的蓬勃态势,霞凝港区新港三期工程和铜官港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千吨级及以上泊位增至64个。2024年,长沙港吞吐量达3262.05万吨,较2020年提升24%;集装箱吞吐量达23.41万标箱,较2021年提升17%。霞凝港区聚焦集装箱、滚装汽车等货物运输,铜官港区主打大宗干散货、成品油业务,差异化发展格局让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充分释放。

铁路枢纽地位愈发凸显,中欧班列(长沙)已开通12条线路,覆盖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四五”期间开行量连续四年稳居千列规模,长沙成功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在全国中欧班列枢纽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巩固。高铁网络加速升级,京广、沪昆两大干线形成“十字”交汇,渝长厦高铁常益长段建成通车,长赣铁路湖南段启动实质性建设,长沙高铁可直达全国20余个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米字形”高铁网络雏形初现。

交通网络织密 赋能经济社会活力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五年来,长沙持续完善立体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流动,为区域融合与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城区交通迭代升级,跨江通道建设成效显著。湘雅路隧道、香炉洲大桥、兴联路大桥等相继通车,长沙过江通道增至15条,“一江两岸”通行效率大幅提升。高速公路网络持续加密,宁韶、江杉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至779公里,京港澳高速扩容、茶亭至绕城等项目稳步推进,“县县20分钟上高速、乡镇30分钟上高速”目标基本实现,4小时通达全省各市州的“交通圈”全面成型。

长株潭融城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长株潭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芙蓉路、洞株路、潭州大道等快速化道路通车,“半小时通勤圈”从蓝图变为现实,为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筑牢交通根基。截至目前,长沙已形成总里程达17442公里的综合运输网络,高铁、城铁、高速、航道、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已然成型。

农村交通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十四五”期间,长沙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700公里,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所辖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均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5条国家级或省级“最美农村路”、39条市级“最美农村公路”串联起绿水青山与特色产业,助力超2000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让农村公路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幸福路”。

交通网络的完善直接带动物流能级跃升,长沙先后入选生产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城市,“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构建,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治理服务升级 彰显现代交通温度

以智慧赋能治理,以绿色引领转型,以服务温暖民生。“十四五”期间,长沙交通运输行业在治理现代化、绿色发展、民生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交通发展更具质量、更有温度。

智慧交通领跑全国,长沙市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打造的“交通大脑”,接入2.8万路视频监控,融合12大类交通数据,实现全市交通运行态势实时感知、精准调度和快速应急处置。作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长沙开放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总里程已突破1100公里,吸引众多头部车企和科技公司落地发展,勾勒出未来交通的全新图景。

绿色交通成效斐然,“电动长沙”建设深入推进,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主城区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100%,115艘船舶完成岸电受电设施改造,普通公路沿线充电站实现“乡乡全覆盖”。长沙先后获评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绿色低碳成为交通发展的鲜明底色。

行业治理持续深化,出租车行业“巡网融合”改革稳步推进,“考培分离、免培直考”政策为驾驶员减负降费,出租汽车综合监管平台筑牢市场秩序防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高分通过验收,经验在全省推广;科技治超手段广泛应用,非现场执法案件结案率达95%,规范文明的执法守护着公平有序的交通市场环境。

安全生产底线坚实牢固,长沙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公路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与高校共建本质安全实验室,以先进技术护航交通安全。

民生服务精准暖心,轨道交通迎来建设收获期,6号线、1号线北延一期、西环线一期等工程相继运营,目前已开通7条线路、总里程236.35公里,形成“米”字型骨架、双“十”字拓展的线网格局,主城区“六区一县”地铁全覆盖,累计安全运送乘客约39.5亿人次,客运强度位居全国前列。“星程天地空铁联运”服务品牌实现票务联程、行李直挂等一体化服务,2024年空铁联运旅客占比提升至10%;202条定制公交专线精准对接通勤、上学、就医等需求,200余条城乡公交线路让城乡居民共享均等化出行服务,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率超85%,新能源占比达90%。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交通先行,未来可期。“十四五”期间,长沙交通运输事业硕果累累,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将继续坚守“大交通”与“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建设、运营、赋能、治理”四篇大文章,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在中国式现代化长沙篇章中,书写更加恢弘的交通新答卷。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