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规划“六廊十一环多支”8400公里旅游公路 路上风景变“美丽经济”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浏览量:19 发布者:

九曲缥碧,层林渐染。251公里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如远山墨黛蜿蜒向前,“山环水来水绕山”的旖旎画卷、“碧水丹山”的绝美景观,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金滩碧浪间白鸥逐帆,228国道福建滨海风景道首批75公里品牌标识系统崭新亮相,成为自驾爱好者心驰神往的“滨海走廊”。

近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福建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25—2035年)》(简称《规划》),提出以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支撑,加快打造由主线、环线、支线构成的旅游公路网,形成总规模约8400公里的“六廊十一环多支”旅游公路总体布局,推动交通运输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建8个闽道主题

“六廊十一环多支”旅游公路总体布局包括228国道滨海风景道在内的6条旅游廊道,武夷山双世遗环线、闽西红色环线、客家土楼环线等11条特色旅游环线和多条精品旅游支线。

10年间,福建计划创建8个闽道主题,打造20个旅游公路精品县,推出4000公里以上亮点旅游公路,构筑约1.4万公里“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进一步加强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衔接融合,打造“快进慢游”旅游公路体系。

为加快内联外通,《规划》提出在省际设置25个高速公路接口,让来自浙江、江西、广东等地游客快速入闽,依托“六纵十横二联多支”高速公路网,实现95%的4A级及以上景区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0%的3A级及以上景区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

福建将完善福鼎、屏南、连城等12处区域型旅游交通枢纽,以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等世界遗产地以及5A级景区所在的县(市、区)为主要节点,加强铁路、机场和城市中心场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和集散效率。

4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公路全覆盖

立足“山海一体、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人文禀赋和“海丝核心区”战略定位,《规划》按照“道路即风景”理念,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从单纯的通行功能向与旅游、生态、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转变。

“六廊十一环多支”的旅游公路建成后,将实现福建省所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覆盖,连接78个县级行政单元、469个乡镇节点、52个火车站、48个旅游客运码头、81个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发挥“交通+”优势,促进交通与沿线特色产业、旅游资源、景观文化深度融合,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福建将积极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科学设置服务区、停车区及其配套设施等,引导完善标识标牌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提升,以旅游公路建设带动全省普通公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近年来,福建省创新实施“两通工程”,打开高速公路服务区后通道,让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连接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中转站”,共享休憩、餐饮、购物等全方位服务。其中,宁德林厝服务区结合畲族文化打造交旅融合点,周边猴盾畲族村人均年收入从1.5万元增长至2.8万元。

《规划》将这一创新举措纳入其中,要求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旅游咨询、居住接待和购物娱乐等功能,并提出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枢纽、房车营地、露营点、慢行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等基础设施,促进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市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早日将“路上风景”变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美丽经济”,为群众铺就一条条通往“诗和远方”的幸福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