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示范船 一条示范航线 一片产业蓝海 湖南以航运之钥破题绿色转型
到2030年,湖南省内主要航线将实现新能源船舶全覆盖。届时,碧波之上,清洁能源驱动船舶将往来如梭。
6月19日,湘江碧波之上,湖南首艘内河纯电动集散两用船——“湘江绿电001号”正式启航。这不仅标志着湖南内河航运自此驶入纯电动运输新纪元,更是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一步,一个绿色航运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据生态环境部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非道路移动源年排放总量攀升至535万吨,其中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以35.7%的占比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关键领域。传统船舶依赖重燃料油,不仅涉及碳排放源,还伴随振动、噪声与油污风险。向清洁能源转型,成为破题之钥。
打造新能源航运“旗舰船”
作为航运大省,湖南内河通航里程达11968公里,位列全国第三,在航船舶近万艘。近年来,湖南持续打通水网、提升航道能级,力推内河航运复兴与港口海运衔接。水运潜能加速释放之际,推动航运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湘电集团率先在全省启动电动船舶研制。“湘江绿电001号”正是其联合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团等单位,历时19个月攻坚打造的湖南首艘新能源旗舰示范船。
设计团队突破标准化的船型设计方案,通过总体布置与线形优化设计,成功打造国内首艘88米标准过闸纯电动集散两用船型。其集装箱装载量居全国同类船舶之首,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核心动力方面,该船采用了湘电集团先进的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了电机、电控、电池三大核心组件的高效协同。这一突破不仅大幅提升了系统整体效能,还使其最高航速达到10节,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80公里。
技术创新点燃了绿色发展的引擎。据测算,“湘江绿电001号”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900吨,相当于330辆家用车的年排放总量,为湖南省内近万艘在航船舶的电动化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范式和宝贵经验。未来在充换电站组网加持下,该船可为船东带来超10%的综合节能收益。
构建绿色航运的“湖南模式”
“湘江绿电001号”启航,只是湖南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序章。
2024年,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湘电集团旗下湖南绿电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团旗下湖南远洋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湖南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项目”,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
该项目聚焦新能源船舶建造、补能网络搭建以及绿色航线运营,计划投资总额4亿元,将新建或改造20艘内河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建设7座船舶充换电站,并打造湖南省首条绿色示范航线——长沙集星码头至岳阳港城陵矶港区航线。项目全面落地后,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达1.8万吨,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可借鉴的“湖南方案”。
从一艘示范船,到一条示范航线,再到一片产业蓝海。一个涵盖电池制造、船舶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环节的船舶电动化产业集群,正在湖南加速成形。
依托长沙集星码头至岳阳港城陵矶港区示范航线,湖南也将加快构建完善包括船舶充换电服务、数字化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绿色航运服务体系,为内河航运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同时,通过推动新产业、新业态与资本深度融合,湘电集团已初步形成覆盖新能源船舶整船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与批量生产、船员培训保障及岸电补能的全产业链核心能力。
“我们将在产业端与省港航水利集团等单位一起,以湖南‘一湖四水’为战略契机,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新能源运输船舶产业网,并共同建设一个完善的产业链生态。”湘电集团副董事长张越雷表示。
据悉,到2030年,湖南省内主要航线将实现新能源船舶全覆盖。届时,碧波之上,清洁能源驱动的船舶往来如梭,一幅绿色、低碳、环保的内河航运新画卷,将在三湘大地徐徐铺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