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 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9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王召杰 浏览量:1872 发布者:
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铁路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铁路网的通达性和覆盖面,为做好铁路公共服务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达路网红利。日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刘文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现状、形势要求、发展目标、主要内容等进行了深入解读。
 
  记者:新时代,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
 
  刘文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质量推进铁路建设发展,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推动我国铁路实现由瓶颈制约型运输到逐步适应型运输的历史性转变,为服务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基础。
 
  ——路网规模质量明显提升。“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密成型,京沪、京哈~京港澳、陆桥、沿江、沪昆、广昆通道等实现贯通运营;普速铁路网加快完善,建成运营了浩吉、瓦日、唐包等重要能源运输通道,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轨道上的城市群初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3%、75.2%。
 
  ——区域路网布局更趋均衡合理。铁路通达覆盖不断扩大,铁路网覆盖99%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均已实现高铁连通,复兴号列车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
 
  ——枢纽设施功能、衔接融合水平持续增强。建成了北京丰台、上海虹桥、杭州西等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165个铁路一、二级物流基地,2018年以来建成450余条铁路专用线,目前沿海港口60%的重要港区、沿江港口50%的重要港区实现铁路进港,13个铁路口岸实现与境外铁路互联互通等。
 
  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和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铁路服务水平实现质的跃升,战略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记者:请问,为什么要加快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刘文宪:总体来看,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向更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基础和条件。但对标对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一些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网络布局仍需完善,西部铁路“留白”偏多,出疆入藏战略骨干通道需要加强;路网结构功能有待优化,部分干线仍存在时段性、方向性能力紧张,既有干线铁路能力和质量有待加强,点线配套设施功能不够完善;综合枢纽衔接融合和便捷畅通水平有待提升,多式联运“前后一公里”尚需完善,铁路物流网络和运输骨干作用还需强化;铁路建设持续处于投资高位期,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建立,铁路经营、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决策部署。国铁集团党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的目标任务,重点是着力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这些新形势新部署对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随着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全体人民正在走向共同富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社会客货运输需求快速增长、运输需求结构深刻变化,铁路大能力、高效率、绿色低碳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必然要求进一步发挥铁路绿色骨干作用,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着力加强国家战略骨干通道、畅通跨区域干线通道,突出强化衔接融合水平,加快补齐通道“缺失段”、打通路网“瓶颈段”、畅通网络“微循环”,同时持续扩大铁路网络覆盖面和通达度,加快构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现代化铁路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是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多式联运、快捷物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旅游休闲、城际市郊客流大幅增长,必然要求铁路在建设现代高效流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完善铁路客运和货运物流网络,进一步提升铁路设施网络化、服务便利化和运行高效化水平,着力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促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全面增强铁路在畅通经济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中的运输基础保障作用,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等,必然要求强化铁路支撑引领作用,畅通跨区域联系,加强出疆入藏、沿海沿江沿边等国家战略通道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西部铁路“留白”偏多,完善周边铁路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铁路基础设施能级,形成区域覆盖广泛、服务层次多样的现代铁路网络,支撑陆海双向全面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部署要求,必然要求推动铁路更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铁路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安全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加快补齐铁路设施短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记者: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文宪:国铁集团印发的《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铁路网覆盖99.5%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战略骨干通道不断加强,“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快形成,普速铁路能力瓶颈路段基本消除,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稳步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更加顺畅,集疏运体系和衔接融合更加完善,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70%,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力争达到85%。多层次客运网络现代高效,煤炭运输、集装箱运输、快捷货运等物流网络更加便捷顺畅,铁路绿色骨干作用进一步增强,铁路客货运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0%、21%以上,铁路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到2035年,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和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形成安全可靠、布局完善、便捷高效、绿色智能、保障有力的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高水平的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实现更高水平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优质、人民满意。铁路网规模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含部分城际铁路)。
 
  ——安全可靠。铁路通道网络和枢纽节点布局更加灵活顺畅、结构功能更加系统完备,铁路基础设施网络韧性和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提升,铁路应对自然灾害、适应气候变化等水平大幅提高,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有力有效,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铁路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布局完善。铁路网覆盖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产业集聚区、主要港口和口岸、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高铁网覆盖城区人口50万以上大中城市、主要城市群和重要经济板块等,基本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重点旅游目的地;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铁路网络通达性、均衡性、普惠性显著提升,让人民群众更具获得感。
 
  ——便捷高效。战略骨干通道全面加强,“八纵八横”高铁网系统形成,主要城市群都市圈、各大经济板块多通道便捷联通;普速铁路能力大幅提升,货运物流网络经济高效;铁路与各方式衔接集成更加高效,多层次轨道网深度融合,综合枢纽一体衔接,省会及以上城市主要客站轨道交通接入率90%以上,沿海沿江港口重要港区铁路专用线接入率90%以上;形成“1、2、3小时铁路出行圈”“1、2、3天快货物流圈”,现代化运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绿色智能。铁路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世界领先,铁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现代信息网深度融合,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实现商业运营,智能高铁、智慧铁路不断发展。铁路通道和场站资源利用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铁路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铁路绿色骨干作用更加突出。
 
  ——保障有力。沿江沿海沿边、出疆入藏、西部陆海等战略骨干通道全面加强,周边铁路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凸显,铁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记者: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刘文宪: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实现《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确立的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突出战略导向和综合效益,以强化出疆入藏等战略骨干通道为重点,补齐西部重点地区铁路“留白”,全面提升新疆、西藏与内陆多向联通水平,完善周边互联互通网络,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建设,发挥高铁成网运营效益。在贯通京沪、京哈~京港澳、青银、陆桥、沪昆、广昆等通道基础上,突出需求导向和经济效益,以加快贯通“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重点,优化完善高铁网络,强化提升高铁通道辐射能级;挖掘高铁网络资源潜力,有序发展高铁快运,提升网络整体效能和运营品质,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要、畅通经济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突出联网补网强链,着力增强普速铁路网络能级。以联网补网强链和安全质量能力提升为重点,统筹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加强既有干线提质改造、煤运通道能力补强、中欧班列能力提升、集疏运体系建设、点线能力配套等,消除通道瓶颈,着力补齐短板,系统提升路网整体效能,进一步强化煤炭运输、多式联运、快捷货运等经济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提升铁路货运承运比重和绿色骨干作用,保障煤炭、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重点运输通道畅通,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发展城际和市域铁路,提升便捷融合水平。围绕更好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服务功能导向,支持发展城市群、都市圈城际和市域(郊)铁路,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化发展、便捷化服务、智慧化升级,着力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打造一体衔接的综合枢纽,提升路网整体效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货物高效流通、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等,加快优化完善枢纽结构和功能布局,着力提升枢纽顺畅性、灵活性和整体效能,增强枢纽系统韧性和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完善联通客货枢纽的交通“微细血管”,打造衔接顺畅、点线配套、集成融合、智慧高效的现代化铁路枢纽体系。
 
  ——强化基础支撑保障作用,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增强铁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跨区域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好发挥铁路支撑保障作用。例如,统筹谋划好西部特别是边疆地区铁路网建设,着力解决西部铁路“留白”偏多,畅通多向对外铁路通道,更好服务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塑造现代化设施新优势。统筹高质量的规划建设、高可靠的安全保障和可持续的铁路运营,注重数智赋能,推动绿色发展,增强战略保障,全面提升铁路基础设施发展质量。例如,强化铁路设施本质安全水平,严把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关,加强设施设备质量源头把控,确保新线高质量安全开通运营,增强铁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防护能力。
 
  记者:各部门(单位)如何保障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刘文宪: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单位)统筹协作、合力共为,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健全在党的领导下的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对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动建立稳定的铁路建设国家投入保障机制,以及公益性运输、公益性铁路补贴长效机制。协调完善立项审批、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外部电源等配套政策,加强资金、用地、环评、水保等要素保障。
 
  ——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要求,深化铁路分层分类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推进铁路资产债转股,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创新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和收益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铁路基础设施项目REITs试点发行等。
 
  ——深化路地战略合作。坚持共建共营、共维共担、共创共享,充分发挥路地优势,加强战略合作协商,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国铁集团发挥行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地方政府发挥征地拆迁、资金筹集、市政配套、综合开发等优势,合力共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强化实施监督考核。各部门(单位)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建设方案的部署要求,把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各项工作融入本单位本部门年度计划,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国铁集团相关部门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适时开展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检查评估和指导,保障方案实施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