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暑运结束彰显“流动中国”活力四射 ​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量:81 发布者:周运华

       当8月31日的最后一班列车平稳驶入站台,为期62天的2025年铁路暑运画上了圆满句号。9.43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7.02亿吨的货物运输量,两项数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且同比分别增长4.7% 和4.8%,这不仅是一组亮眼的数字,更是铁路部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生动注脚,彰显了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坚实步伐与民生温度。(西安网2025年9月2日)

       运力升级:以精准调度应对出行热潮。面对暑运期间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叠加的出行高峰,铁路部门交出了一份“保畅通、提效率”优秀答卷。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1330列,同比增长8%运力投放,背后是科学的客流预测与动态调度机制。在广州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主要枢纽,应急客车与备班乘务人员的常态化储备,如同为突发客流准备“缓冲垫”,有效化解了局部地区的运输压力。这种“既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调度智慧,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走得了、走得好”出行保障。​

       服务下沉:让公益底色温暖每段旅程。铁路部门坚持保持普速列车开行规模,让票价亲民“绿皮车”继续承载着低收入群体的出行梦想;81对公益性“慢火车”穿行于深山峡谷,将新鲜蔬果运出大山,把求学的希望送进乡村,成为连接城乡“幸福线”。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家过境免签政策的优化,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348.4万人次,同比增长23.9%,这组数据不仅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更体现了铁路服务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品质跃升。​

       文旅融合:为经济复苏注入铁路动能。暑运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激活消费的重要引擎。579列旅游专列同比增长31% 的开行量,如同一条条流动的风景线,串联起张家界的奇峰、呼伦贝尔的草原、敦煌的大漠,为“诗和远方”铺就了便捷通道。在跨境旅游领域,广深港高铁616万人次的跨境客流、中老铁路3.5万人次的跨境运输,让“坐着火车游港澳”“乘高铁逛老挝”成为暑期新风尚,既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出游需求,更以交通优势赋能“银发经济”“跨境游”等新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铁路动能。物资保供:用钢铁动脉筑牢民生基石。在旅客运输之外,铁路货运“硬核表现”同样值得点赞。2.43亿吨电煤的稳定输送,让全国371家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始终保持在25天以上,为炎炎夏日里的万家灯火提供了能源保障。粮食、化肥等农资物资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送达田间地头,抢险救灾物资在暴雨洪涝期间第一时间运抵灾区,这些看似平凡的运输任务,实则是铁路部门守护民生底线的责任担当。​

       安全护航:以底线思维守护旅途平安。暑运期间,华东、华北等地遭遇8轮强降雨,台风“丹娜丝”“韦帕”等极端天气接踵而至,铁路安全面临严峻考验。355次精准的预报预警、50万余人次的巡查看守、24小时不间断的设备检修,铁路人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铁轨,用汗水筑牢了安全防线。从线路基床的加固到接触网的检修,从列车制动系统的调试到应急方案的演练,这种“时时放心不下”责任意识,让9.43亿人次的出行始终与“安全”同行,诠释“安全是铁路工作生命线”深刻内涵。​

       服务民生、助力发展的征程铁路从未停歇。从运力调配的精准高效到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从国内运输的畅行无阻到跨境通道的日益繁忙,铁路暑运的每一组数据、每一项举措,都折射出交通强国建设的民生导向。在未来,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延伸、智慧铁路的加速升级,这条钢铁大动脉必将承载着更多人的期待与梦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