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0)—第五部分 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目标与实施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0 来源: 浏览量:7764 发布者:

本期项目简介

 

获奖项目名称

 

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目标与实施途径研究

完成单位: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湖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欧阳斌、 张海颖、 王雪成、凤振华、 陈书雪、 张跃军、 王双、 邹乐乐、 郭杰、张毅、 曹子龙、 毕清华、 喻洁、 周亚林、 王婉佼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交通运输是全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是未来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峰值管理的重点领域之一,按照现有途径发展,交通部门是2040年前唯一不达峰的部门,我国虽然提出了2030年全国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但并未对行业提出明确的总量控制目标和实施途径。现阶段也没有针对未来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的研究,更加缺少探索有效引导实现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途径的研究。为完成我国在巴黎协定中的减排承诺,应该进一步探讨研究如何设定未来不同阶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全国碳排放总量及其峰值的贡献度;提出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实现途径及其应对策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国家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参考,有效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顺利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战略与规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技术概况

  本项目是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开展的重大课题,项目构建了交通运输碳排放预测模型,开展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揭示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基于运输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和国家政策要求,构建了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三种情景,对碳排放总量及结构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提出了在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构建了相关支撑指标体系。设计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路径,并量化了不同路径的碳减排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三)适用范围

  (1)为保障国家碳峰值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是国家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的重要支撑。

  (2)为促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设定碳排放总量目标能够与已有的能源、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和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等外部约束条件直接挂钩,倒逼绿色低碳创新、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

  (3)为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对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研究及分解,可为绿色交通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

项目创新点

 

  (1)首次提出了针对中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国内外现有研究更多聚焦于政策、技术、规划等定性研究,对碳排放的量化也主要在国家层面,对交通部门,特别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碳排放目标量化研究尚属首次,填补了行业碳减排贡献度科学测算的空白。为国家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十三五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撑,并纳入交通运输部《绿色交通“十四五冶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冶考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和实用性。

  (2)发展了中国交通碳排放预测模型。研究立足现有发展情况,开展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揭示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克服了交通碳排放预测从参数设定到数据量化的困难。

  (3)设计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路径,并量化了不同路径的碳减排效果。探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网约车、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对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转型的影响,为制定低碳交通发展、新能源车产业等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实现“交通强国冶中绿色发展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

同类项目比较

 

详见表 1。

 

应用案例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为保障国家碳峰值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新的形势下, 提出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 是国家实现 2030 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的重要支撑。

(2) 为促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设定碳排放总量目标能够与已有的能源、 环境等约束性指标, 和资源承载力、 环境质量等外部约束条件直接挂钩, 倒逼绿色低碳创新、 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

(3) 为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对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研究及分解,可为绿色交通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