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中线高铁沱江特大桥全桥合龙 创新设计引领桥梁建设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国铁路网整理 浏览量:22 发布者:

11月10日,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控制性工程沱江特大桥主梁顺利合龙,实现全桥合龙,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沱江特大桥位于四川省简阳市石钟镇,全长1252米,主桥上部结构独特,为主跨320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边跨72米钢箱—混凝土混合箱拱。由于沱江桥重庆岸为陡坡地形,若采用斜拉桥方案,会引起挖方设梁或抬高线路纵坡,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且沱江两岸基岩以泥岩和沙岩为主,地基无法承受巨大水平推力,常规推力拱桥难以适用,这为设计带来了全新挑战。

面对难题,设计团队大胆创新,采用飞燕式双排支座无推力拱桥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创新设计了“钢箱—混凝土混合边拱+钢管混凝土主拱+双边箱钢梁兼做系杆”组合结构拱桥,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无推力组合拱桥。这一设计让大桥如同“巨弓”横跨沱江,形成“无推力”自平衡稳定结构,在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上实现了“最优解”,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新范本。

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面临主拱提升合龙、主梁水平张拉合龙等难题,且无范本可借鉴。但他们将挑战转化为科研课题,逐项攻破施工难点,形成多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10项,其中3项已获授权,发表论文6篇且均被核心期刊收录。主拱提升合龙堪称全桥建设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难题,主拱重2200吨、长174米、提升21.7米,提升过程中拱肋4吊点高差不能超过20毫米。建设团队引入自动化监控、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虚拟拼装技术,反复模拟演练,实时采集受力与位移数据,确保合龙精度达标。

实现沱江特大桥无推力结构状态的关键在于主梁张拉合龙后主梁与边拱形成整体,上部结构保持内力自平衡。主梁采用5000吨级水平张拉措施强迫合龙,通过6次主动张拉完成桥梁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施工团队研发的施工监测信息化系统,整合多种先进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动态调整施工参数,实现了张拉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最终合龙口精准对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项目建成开通后,将与多条已运营和在建高铁连通,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压缩成渝两地旅行时间,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来源:工人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