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吉铁路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 
9月的鄂尔多斯草原,一列编组39节车厢、满载2730吨化肥的货运列车从陶利庙南站缓缓驶出,30小时后便抵达“两湖一江”地区终端市场。这趟浩吉铁路首趟非煤货物列车86211次的开行,标志着这条世界上一次性建成投用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正式从单一煤运通道迈向“煤炭+大宗商品”多元化运输新纪元。从1814.5公里的钢轨铺就,到亿吨运量的突破,再到非煤业务的启航,浩吉铁路的每一步跨越,彰显着中国铁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物流升级中的硬核担当。
能源动脉:“北煤南运”的安全基石。浩吉铁路作为高速铁路时代唯一一条国家干线重载煤运铁路,它北起“三西”能源基地,南至江西吉安,横跨蒙、陕、晋等7省区。在其建成前,“北煤南运”多依赖“公路+铁路+海运”迂回路线,让华中地区能源供应时常面临不确定性。如今,这条大动脉彻底改写了这一格局。煤炭产销地实现1至2日直达,平均缩短运时约25天,71%煤炭精准送达“两湖一江”核心用能区,13%辐射河南,16%覆盖云贵川渝等广袤区域。2024年,浩吉铁路年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2025年上半年再增2.6%,日均47列运煤专列、单日最高37万吨运量,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关键节点,为电力、钢铁等行业筑牢能源保障线。浩吉铁路以稳定高效的运输,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功能跃升:从“单一通道”到“多元枢纽”的突破。浩吉铁路是集疏运系统三年建设的坚实铺垫——51个配套项目陆续投产,形成1.07亿吨集运能力与6900万吨疏运能力,14个项目与陇海、京广等干线连通,20个项目直达生产厂区与物流园区,让线路从“线”贯通升级为“网”覆盖。物流革新:降本增效的绿色实践。在运输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它以铁路运输的固有优势,推动“公转铁”进程加速,为低碳发展注入动力。浩吉铁路多元化运输的常态化,将进一步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总量。
“铁水联运”的创新模式更让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在湖北荆州,浩吉铁路与长江航运无缝衔接,煤化工产品通过“铁路进厂、水路出海”的组合,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在江西吉安,煤炭中转基地带动仓储、加工产业集聚,形成“运贸储”一体化链条。国铁集团数据显示,这种多式联运创新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强化了区域经济联动,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从单一运输到供应链整合,浩吉铁路正重塑南北物流格局。
区域赋能:串联发展的经济纽带。1814.5公里的钢轨,串联起的不仅是资源与市场,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浩吉铁路纵贯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内蒙古的能源、山西的煤炭、河南的粮食与湖北的制造、湖南的农业、江西的产业紧密相连,催生了“铁路经济带”的蓬勃生机。北方的资源优势通过铁路转化为经济优势,南方市场需求反哺北方产区,形成“北供南需、南产北销”良性循环。随着非煤运输业务的拓展,沿线7省区产业联系将更加紧密,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河南 付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