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列车给暑运带来多彩纽带与发展引擎
当2025年暑运的大幕缓缓落下,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的亮眼数据,绘就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出行图景。其中,累计开行的579列旅游列车,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明珠,在暑运这场盛大的出行浪潮中,绽放出独特光芒,成为拉动文旅消费、促进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
创新产品供给,点亮多元出游体验。暑运期间,铁路部门为不同旅客群体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彩的旅游列车产品。亲子游列车,以温馨欢乐为主题,车厢内设置儿童游乐区、亲子互动空间,旅途中安排趣味科普讲座、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研学游列车则化身移动的课堂,将书本知识与实地考察紧密结合,带领学生们穿梭于历史古迹、文化遗址、科研基地之间,通过专家讲解、实地体验、交流讨论等形式;红色游列车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沿着先辈们的奋斗足迹前行,将一个个红色景点串联起来,车厢内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革命歌曲传唱等活动,让旅客在旅途中接受红色洗礼;康养游列车专注于旅客的身心放松与健康养生,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健身设施,提供养生餐食、中医理疗等服务,列车穿梭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康养胜地。这些特色旅游列车,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旅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诗与远方”。
优化线路设计,串联全域文旅资源。一趟趟旅游列车,如同灵动的丝线,巧妙地将各地散落的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旅画卷。从“齐鲁1号”带旅客领略泰山的雄伟壮丽、感受孔孟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蕴,到“大河之南号”带领游客欣赏中原古都的古韵风姿、探寻华夏文明的起源;从穿梭于浙东唐诗之路“诗路高铁”,让旅客在高铁飞驰中品味唐诗的韵味,感受古人笔下的山水意境,到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列车,引领游客穿越千年,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体验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在优化线路设计过程中,铁路部门充分考虑各地文旅资源的特色与互补性,秉持“一线多游、车随人走、人游车停、夜行日游”理念,精心规划行程。旅客白天下车游览景点,尽情欣赏自然风光、品味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夜晚登上列车,在舒适的卧铺上安然入睡,列车在夜色中驶向新的目的地,既节省了旅途时间,又为旅客带来新奇独特的旅行体验。这种高效且富有诗意的旅游方式,让旅客能够深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实现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沉浸”的旅游模式转变。
拉动地方经济,释放文旅消费活力。旅游列车不仅是旅客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一趟趟旅游列车驶入目的地,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为当地带来了旺盛的人气和充足的消费动力。在旅游列车的带动下,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以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旅游专列实现了从南方多个重要客源城市到景区的直达连接,填补了游客输送短板,今年以来,景区共接待各类旅游专列85列,接待专列游客约2.3万人次,带动景区内民宿、餐饮、娱乐等消费2500多万元。旅游列车的开行,还促进了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各地的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借助游客的口碑传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旅游列车带来的大量游客,也提升了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暑运虽已结束,但旅游列车带来的美好体验和积极影响仍在持续发酵。铁路部门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旅游列车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让旅游列车这道流动的风景线,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的道路上,跑出更加精彩的 “加速度”,为广大旅客带来更多美好的出行体验,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河南 付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