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铺就振兴路 老区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量:53 发布者:周运华

      7月18日、19日,“弘扬大别山精神 沿着铁路看湖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黄梅县。在问梅村、红十五军诞生地、袁夫稻田等老区山水之间,30余位来自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记者与网络大V,顶着炎炎烈日,感受老区县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蝶变活力。

      黄冈,这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曾因群山阻隔、交通不便,在发展道路上步履蹒跚。近年来,随着京九铁路提质、合武铁路、黄黄高铁通车等一系列铁路工程的推进,钢铁巨龙呼啸而至,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劲动能,不仅打破了地理壁垒,更催生了产业蝶变、民生改善的可喜变化,让黄冈革命老区的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特色农产品借铁轨“出山”,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以前板栗熟了,得雇人用扁担挑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再挤长途汽车运到武汉,一筐下来运费比利润还高。”罗田县板栗种植户陈建国的话,道出了老区农产品曾经的困境。而如今,京九铁路货运专线在罗田设立了小型货运站,收购商直接在站台上装车,新鲜板栗经铁路24小时就能抵达广州、上海的批发市场。据统计,铁路开通后,黄冈板栗外销成本降低30%,年销量从过去的8万吨跃升至15万吨,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近2万元。不仅如此,英山的茶叶、麻城的菊花等特色农产品,也都通过铁路构建的“绿色通道”走向全国,一条“铁路+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让老区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红色旅游乘高铁“出圈”,打通区域融合新通道。黄冈拥有黄麻起义纪念馆、七里坪革命旧址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过去因交通不便,游客多是“专程而来、匆匆离去”。2022 年黄黄高铁通车后,这一局面彻底改变。武汉游客张先生说:“以前自驾来黄冈要3个多小时,现在坐高铁40分钟就到,周末带孩子来接受红色教育,当天就能往返。”数据显示,高铁开通两年间,黄冈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年均增长45%,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麻城市乘马岗镇依托高铁开通,打造“红色研学+乡村体验”旅游线路,仅去年就接待研学团队500多批次,村民开的农家乐年收入最高达30万元。铁路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让黄冈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文旅协同发展格局,红色文化的影响力随着高铁的飞驰不断扩大。​

      群众出行靠铁路“提速”,开启幸福生活新篇章。对于黄冈百姓来说,铁路带来的变化更体现在日常点滴中。红安县高桥镇的王芳在武汉打工,过去春节回家要先坐地铁到长途汽车站,再颠簸4小时山路,如今从武汉站坐高铁到红安西站只需50分钟,“带着孩子回家再也不用大包小包挤汽车了”。在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铁路部门开行的“慢火车”每天往返于乡镇之间,票价最低仅2元,不仅方便了村民赶集、就医,更成为学生上学的“安全校车”。数据显示,黄黄高铁开通后,黄冈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数年均增长25%,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家门口就业”。从“走出去”的便捷到“引进来”的机遇,铁路让老区群众的生活半径不断扩大,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一条条铁轨在黄冈大地上延伸,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发展要素的汇聚、民生福祉的延伸。它让革命老区告别了闭塞与滞后,在产业振兴、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可以说,铁路为黄冈打开的不仅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通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广阔空间,让这片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