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量预测

发布时间:2022-12-11 来源: 浏览量:11610 发布者:

  铁路运输量预测(railwaytransportationvolumeforecasting)根据铁路运输现状的统计数据,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运输行业发展规划,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未来规划年度内铁路客货运输量进行的推测,主要内容包括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及平均行程和全国主要干线的客、货流密度。它是指定铁路发展规划和计划的依据,是运输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

  建国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铁路的运输量预测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下,过敏经济发展都是在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下,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各种运输方式都是在国家的宏观控制下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因此,改革开放前,除民航运输外,中国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基本呈比较稳定的发展速度。由此导致计划体制下的运量预测具有明显的方式分割特性。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方面分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形成运输市场,各种运输方式处于一种独立状态,相互间基本没有替代关系或替换关系很弱。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运输方式基本都具有各自比较稳定的市场范围,在这种前提下,各种运输方式运量预测基本是根据社会生产的预计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可能的提高程度,依据历史形成的各种产运系数,人均乘车次数,基于当时的运量水平来推算的。各种运输方式今后各自发展水平的集合就构成了未来全社会的市场需求。基于这种理论基础,各种运量方式的未来运输量是按照各自的趋势发展的。因此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与社会需求的预测是反向预测的,即首先预测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预测运量合成,预测未来全社会的运输需求。这种运量预测方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输需求预测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运输方式间具有强烈的替代关系,各种运输方式仅有各自的运输优势范围,而没有固定的市场范围。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运输需求反应的是社会发展对运输的需要,如100万t货物或者100万人从A点运送到B点这样一种客观需求,其本身并不附属于某种运输方式,这是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需求概念完全不同的。由于运输市场是共有的,这种需求可能由铁路完成,也可能是公路运送,也可能由民航承担,但取决于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发挥的体现程度。因此运输需求预测不能以各种运输方式运量现状各自的稳定增长来预测,而是应该根据社会未来的发展、全社会的运输现状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力。所以说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输需求预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需求预测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中国运输市场的极其广大和市场容量的迅速攀升,运输市场本身并不会成为限制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桎梏。市场经济体质下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是基于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可能获得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在未来运输市场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方式发展所具有的占据时常的能力,或该方式的市场目标选择。

  铁路运输量预测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类:

  趋势外推类:根据某种运输方式统计年度的运输量变化规律,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并根据历史规律对未来该种运量的趋势进行外推,一次预测未来年度的客货运输量。趋势外推类主要的预测方法有:移动平均、指数平滑、时间回归、增长速度法、灰色模型等。

  相关因素分析:根据运输量统计和国民经济相关因素的分析,找出与运输量关系密切的国民经济指标,并结合相关国民经济指标的发展规划,预测规划年度的客货运输量。相关因素分析类主要的模型有:弹性系数法、产运系数法、一元或多元回归等。

  市场分析预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量预测主要是根据未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及技术经济优势,在全社会运输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预测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由此预测未来各种方式的规划年度的运输量。

  目前时常条件下预测运量的方法正处于探索阶段,应用较多的是市场份额因素分析法、市场细分(品类和距离别)份额分析法、基于出行行为理论的LOGIT模型等。还有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运量预测的方法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如采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铁路客运量市场份额、应用FUZZY聚集远离多因素客流分析预测等。

  依据上述的分析,前两类预测方法,即趋势外推和相关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质时期应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可做为一种辅助方法,但其理论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市场分析方法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运输市场的逐步形成开始采用的,并且随着中国运输时常的逐步完善,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完善。(王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