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零碳”高速公路建设
近日,由中国五冶承建的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工程三合同段项目顺利交工验收,这也标志着全国首条零碳高速具备通车条件。
作为济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及昆仑镇,标段为施工三标段(JWSG-3),长度为16.956公里,主要施工内容为高速公路和连接线,路线途经“昆仑服务区”和“岭子收费站”。在项目建成通车后,对于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互联互通,完善山东高速公路网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引领 数字赋能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提高质量与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减少人工与浪费的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以来,中国五冶济潍高速建设团队紧紧围绕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目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等手段,落实施工流程标准化要求,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监管,并建立数据库,为建设‘建、管、养’一体化智慧高速奠定基础。如,本项目智慧梁场建设平台,是通过“物联网+数据分析”技术,围绕梁场预制梁生产架设全过程,通过梁场生产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实现了一片梁从钢筋下料加工、钢筋骨架绑扎、预制成型、喷淋养生(蒸汽养生)到张拉压浆等一整套智能管理模式,物联网数据还会实时同步至质保资料无纸化系统,减少人为输入失误;同时,依托工序智能管控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完成生产过程质量节点把控,智能养护,实现梁板制、存、架合理调度,全流程跟踪,提高制梁质量和效率,达到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各施工点位创新应用“二维码”,作业人员“安全码”,可时时对作业人员随时检查;各主要施工点全部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工地动态,提高管理效率。
工艺先进 多措并举降本增效
传统的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桥头锥坡、水沟、路肩防护等大多使用浆砌片石砌筑,相比这些传统的工艺,济潍高速公路项目在建设中采用了更加绿色、先进、可靠的新工艺。项目团队通过路基防护、排水工程采用集中预制、现场安装的工艺,使得防护工程施工实现“集约化管理、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理念,并在小型构件预制施工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路基防护工程质量、美观度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弥补了传统工艺下质量控制难度大、不美观、不利环保等诸多缺点。
此外,项目还将路基边坡防护、桥头锥坡、水沟、路肩防护等砌体设计为可回收循环利用的新材料——便于预制、运输、安装的小型预制构件。该构件优点在于根据图纸设计的尺寸委托塑料模具加工厂进行胎膜“造型”,然后批量生产塑料模具;通过室内试配及室外试验得出便于浇筑、拆模、颜色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再通过塑料模具清洗、砼入模、振动台振捣成型、养生、拆模等工序。生产出的塑料模具可多次周转使用,周转次数可达40-50次,使用完毕后可回收再生利用,节约了资源。生产的预制构件保证里砼的实体质量并较大的提高了砼的外观质量,能够有效的加快预制进度且现场安装方便快捷,解决了防护工程浆砌厚度不容易控制的弊病,安装后线性不仅顺畅、美观,同时对项目的降本增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绿色能量” 共绘“双碳”创新蓝图
项目自开工以来,就坚持以构建绿色、安全、便捷、低碳的高速公路为目标,落实绿色交通建设要求,围绕“智能管服、快速通行、安全保障、绿色节能、车路协同”五大体系,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搭建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升林业碳汇系统,加快低碳交通建设步伐,为“零碳”建设注入五冶“绿能量”。
建设过程中,项目充分利用匝道圈、边坡、声屏障等建设场景,综合布局光伏发电系统,结合不同的场景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高速公路+光伏”的应建尽建,据了解,项目共计安装了约1.5万片550瓦的单晶光伏组件,每年可以节约二氧化碳排放量30吨。
此外,为不断提升实现林业碳汇效果,营造绿色环保、文明安全的良好出行环境,项目在绿色低碳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分利用互通区、服务区、管养场区、主线景观绿化工程的植物固碳能力,共计边坡喷混植生绿化约为16万平方米,其中中央分隔带绿化约17354米,边坡左右两侧绿化长度42071.3米,以绿水青山之景提升项目了整体观感。
青山为证,绿水为凭。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在崇山峻岭间顽强拼搏,他们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用坚守和奉献彰显基础主力军的责任担当,在全力打好“双碳“战役中,奋力谱写央企的实力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