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交汇“托举”超级工程 ——上海局集团公司高质量推进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4-10-19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孙业国 浏览量:51 发布者:
金秋时节,万里长江入海口风起潮涌,备受瞩目的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迎来重要节点——地下土建工程南C建段标准段底板浇筑完成,为工程主体结构按期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牢固树立“建设为运营服务、运营从建设开始”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精心、精细、精致、精品”要求,以匠心打造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精品站房工程。
 
  科技赋能,强化安全管控
 
  上海东站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毗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共设15台30线,是国家铁路与市域铁路同层共站设置、空铁无缝对接的高效集成交通枢纽。项目地下空间为3层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38.7万平方米。
 
  上海局集团公司强化科技赋能,组织研发超大深基坑数字化监控信息系统,根据施工工艺、工序及结构形式,研判风险因子;设定位移、沉降、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等19项监测科目、3.3万处监测点,并运用遥感、AI、混合现实的孪生交互感知、边缘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时对监测科目动静态全要素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有限的场地需要投入100多台桩基和围护施工设备以及50余台履带吊、汽车吊,现场大型机械种类和数量众多。建设单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培训交底,加强现场检查,分析薄弱环节,以塔吊、履带吊、汽车吊等机械设备报验、使用和维护保养为重点,强化设备安全专业管理;聚焦狭小空间中的盾构施工,综合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BIM建模、实景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达到高精度三维场景仿真与吊装过程的高精度模拟效果,保障了施工吊装作业顺利完成。
 
  施工场地内密集设置24台塔吊,吊装作业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上海局集团公司推行智能化塔吊管理,通过实时分析避免设备相互碰撞与人员违规进入,一旦出现碰撞趋势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设备自动降速、截停,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发生碰撞。
 
  抓牢关键,打造一流品质
 
  上海东站工程紧邻大海,所在区域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上海局集团公司发挥工艺试验在项目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上海东站地下工程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劲性钢柱高强度混凝土等10余项工艺试验,发挥立标打样、示范引领作用。
 
  有的地下连续墙深达40多米,确保质量过硬至关重要。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试验,采用高压旋喷桩工法,将1428根旋喷桩打入基坑边缘地连墙根基处,用水泥土“摊”了1400多个相连的“大饼”,最大程度加固了地连墙的裙边。
 
  工程建设越复杂,越需要提前推演,谋定而后动。上海局集团公司在强化BIM技术应用上下功夫,牵头组织上海东站设计、施工单位组建专业团队,对地下工程的正向BIM设计进行深化研究;应用BIM技术的仿真碰撞,解决“差、错、漏、碰”等问题,避免建设中接口出现问题,同时推进数字化交付,实现运维一体,为智能运维、绿色运维创造条件。
 
  严格控制内外温差,是严防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中之重。上海局集团公司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全过程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他们采取料仓增设空调、增设冷却管、拌和用水加冰块降温等措施,严格控制入模温度。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的内外温差,该局集团公司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因地制宜埋设冷却水管网,通过调节水流速度,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摄氏度。
 
  践行低碳,建造生态客站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地位重要,广受瞩目,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上海局集团公司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工地建立自动化泥浆工厂,采用高效的分离、过滤、固化等技术,有效去除泥浆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和回收泥浆中含有的大量砂石、粘土等有用物质。
 
  工程进入大干阶段,每天有2000多辆渣土车作业。为了做实做细渣土外运环节环境保护,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设置12个洗车台,安装10多组扬尘监测设备,采用高压水枪冲洗车轮,确保重车上路轮不带泥;通过自动化泥浆工厂将分离出的水进行循环利用,开展道路清洗、降尘、养护。
 
  地下工程涉及大量的临时道路翻交和栈桥设置,仅临时道路总面积就接近3万平方米,施工栈桥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参建单位大量采用新型装配式钢栈桥临时便道,通过模板化加工,现场拼装简便,无需养护;拆除时无需现场拆卸切割,大大节约工期,较传统混凝土大量减少不可回收资源的投入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创新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在生态绿色转型目标引领下,上海局集团公司创新提出打造国内首个超低能耗交通枢纽。面对能耗强度控制、气密性控制、热桥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多重挑战,在国内没有超低能耗交通枢纽的先例下,该局集团公司积极探索综合采用被动式、主动式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对采光通风与遮阳设计、围护结构保温、建筑渗漏风控制、高效能源系统等进行优化提升,实现超低能耗。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