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震损严重到焕发新生 四川海螺沟景区道路正式通车
12月12日,海螺沟景区道路于当天上午正式通车,景区同步对外开放。线路起于磨西镇海螺沟大门,止于3号营地,全长约29公里,仅用1年零3个月,就让这条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的景区道路焕发新生。
设计团队应用了“空、天、地”先进勘察测绘技术准确判断安全隐患。“空”包括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地灾点进行大范围的系统排查;“天”包括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在路线走廊范围内进行地灾排查;“地”指采用人工排查,工程地质勘查等手段详细排查地质灾害点。
此外,团队还采用自动监测手段对泥石流和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因为地灾拖延工期,或者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
面对57处地灾点,设计团队采用“避大治小”理念,新建隧道、桥梁绕避大型地灾点,治理小型地灾点。根据统计,全线新建隧道4座、桥梁13座,其中“4隧2桥”——青岗坪隧道、共和1号隧道、共和2号隧道、兰花寨隧道、嘎木沟大桥、向阳坡大桥均位于震损严重路段,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项目施工中多次与当地林业和环保部门沟通,邀请专家对景区道路植被保护制定专门保护措施,遇到珍稀植被就调整施工路线,实现了对珍稀植被的“零破坏”。
如今,从海螺沟大门到3号营地全长约29公里景区道路焕然一新,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得到双重提升。旅客乘坐景区大巴盘山而上,可以一路享受沿途美景,旅行体验感同步提升。(来源:四川公路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