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结束展示出铁路服务硬实力
2025年铁路暑运送旅客9.43亿人次,日均发送量达1537万人次、同比增长5.8%——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既是暑期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对铁路运输能力的一场“压力测试”,不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更彰显了交通大动脉在支撑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
运力“加码”:以精准调度筑牢出行根基。 基础运力做“实”:在三季度运行图基础上,针对暑期客流特点动态调整车次结构,重点加密热门旅游城市、高校集中地、务工人员输出地的列车频次,确保干线通道“主动脉”畅通。临时运力补“足”:安排增开临时旅客列车402列,将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提升至1.15万列以上,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平安返乡的团聚”不再受限于车票紧张。调度效率提“优”:依托铁路集中统一调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客流高峰,实时调整列车运行方案,让每一趟列车都成为“放心车”。
旅游“破圈”:以特色专列激活消费动能。暑运不仅是“运输季”,更是“消费季”。细分需求,精准供给:针对家庭客群开行“亲子游专列”,串联主题乐园、自然景区;面向学生群体推出“研学游专列”,对接博物馆、文化遗址;聚焦中老年群体打造“银发专列”,提供慢节奏、高保障的康养旅程;依托红色资源开行“红色游专列”,让旅客在旅途中感悟革命精神。延伸服务,提升体验:特色旅游专列配备专属导游、定制餐饮,部分列车还增设休闲娱乐车厢、行李托管服务,下车后衔接景区直通车、当地特色体验项目,形成“一站式”旅游闭环。带动融合,赋能地方:这些流动的“风景线”,将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核心客源地连接起来,让游客感受到“坐着火车看中国”的独特魅力,推动文旅消费从“单点打卡”向“深度体验”升级。
服务“升温”:以细节优化传递民生温度。如果说运力是暑运的“骨架”,那么服务就是“血肉”。购票体验更“便捷”:持续优化铁路12306功能,升级候补购票算法、延长退票改签时限、开通“亲友购票绑定”服务,让老年人、学生等群体购票更省心;在途服务更“贴心”:从“铁路畅行码”实现“一码通行”(检票、乘车、餐饮、出站),到“静音车厢”满足旅客休息需求;从“便捷换乘”缩短站内中转时间,到“互联网订餐”覆盖更多车次、引入地方特色美食;再到“轻装行”行李托管服务,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击中出行痛点。特殊关怀更“暖心”:重点车站设立“母婴候车室”“老年旅客服务岗”“学生绿色通道”,用细节传递“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货运“护航”:以坚守保障经济运行“生命线”。 暑运期间,铁路部门并非“重客轻货”,而是通过“客货统筹、双线作战”,在保障旅客出行的同时,筑牢重点物资运输的“安全屏障”。发挥铁路大运量、全天候、低能耗的优势,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重点保障疆煤外运、北粮南运、西电东送等通道运输,确保煤炭、粮食、电力等民生和工业重点物资“运得出、供得上”。针对夏季用电高峰,提前与能源企业、电厂对接运输需求,开辟“煤炭运输绿色通道”,缩短车辆周转时间;部分线路通过“夜间加开货运列车”“客货列车错峰运行”等方式,最大化释放运输能力。
从9.43亿人次的出行保障,到特色旅游列车的消费拉动,再到重点物资的稳定运输,2025年铁路暑运的答卷写满了“担当”与“温度”。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智慧铁路的持续升级,铁路必将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