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动脉让更多旅客乐享美好飞行
清晨,家住河北省廊坊市的张先生来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在这里轻松完成值机与行李托运后,便乘坐机场巴士直达机场,顺利登上前往广东深圳的航班。“五年前想飞珠三角,要么提前一天去北京赶早班机,要么辗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张先生说,自己深刻感受到了“1小时通勤圈”的便利。
而来自北京的旅客王英和老伴则选择乘坐G1579次列车去高铁正定机场站:“从北京西站坐高铁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与坐地铁去首都机场时间差不多,但我们这次去四川旅游的机票能节省1000多元。”京津冀机场群的建设,给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了多元选择。
“十四五”以来,我国约有3.5亿人乘坐飞机出行,目前航空人口数量已达到4.7亿,成为全球航空人口最多的国家。从“飞得了”到“飞得好”,从区域协同到全球联通,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力,我国民航业正以更密的航线网络、更优的服务效能,编织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空中大动脉”。
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
7月,丽水机场正式通航,成为浙江省第八座民航运输机场。8月底,浙江嘉兴南湖机场验证试飞顺利完成。今年年底前,长三角地区还将迎来亳州机场、蚌埠滕湖机场的通航。
据统计,2024年长三角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超2.8亿人次,远超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以及成渝机场群的旅客吞吐量。一座座新机场的建成投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基于科学规划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群网联动。
嘉兴南湖机场定位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将成为长三角首个专业货运枢纽;丽水机场定位为“旅游支线机场”,在优质旅游资源与客源地间架起空中通道;亳州机场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交通枢纽,将对中药产业发展壮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蚌埠滕湖机场将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形成“主枢纽+次枢纽”的格局,缩短皖北地区与长三角核心地区的空间距离。
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双枢纽”为核心,天津、石家庄为两翼,“双核心+双辅助+多节点”的三级机场梯队已初步形成。尤其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近6年来,高质量布局航线网络,撑起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加快打造“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区域枢纽机场”,预计今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0万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加快以空铁联运、空巴联运、中转联程为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现陆空高效顺畅衔接。
伴随密集的“扩建潮”,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全球机场跑道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024年岁末,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正式启用,机场整体运力增加50%,预计每年可完成1.2亿人次客运量和1000万吨货运量。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实现“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成为我国民航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跑道飞行校验已顺利完成,为年内投用奠定基础。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航线网络遍及全球200多个城市,不仅让大湾区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联通更加高效便捷,更促进了大湾区与世界的“零距离”对接。
成渝“双核引领”让西部内陆与全球的距离不断缩短。今年4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式投用,形成了“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运行格局,能满足终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飞机起降量58万架次的运行保障需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4年来,国内客运航线总数达370多条,覆盖航点198个,国内直飞航点通达性位居全国首位。
“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航每年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超过1000亿元,成都天府、青岛胶东等一批现代化机场建成投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预计今年年底民用运输机场总数将达270个。
“从家门口到舱门口”的质效革命
现代化机场的建设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硬设施”带动“软联通”的全面升级。“十四五”以来,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持续优化。2024年,国内航线达到4513条,通航城市264个,航空服务已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
安徽亳州机场投用后,将与高铁、高速公路形成“空陆”联运体,让当地中药材、特色农产品48小时内可抵达全国主要城市,皖北地区实现了“从家门口到舱门口”的跃迁。
丽水机场通航首月旅客吞吐量突破1.3万人次,高山蔬菜、有机鱼、特色水果等“丽水生鲜”,通过航空冷链,可直达国内外市场,并带动机场配套的航空物流相关产业发展。
服务品质的提升更让旅客获得感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千万级机场近机位靠桥率提升至83.8%,22个运输机场实现与火车站基础设施“硬联通”,6家航空公司与铁路12306平台实现系统双向“软联通”,旅客“一次购票、全程无忧”成为常态。国内旅客自助值机占比超70%,260余家运输机场支持无纸化出行,机上Wi-Fi覆盖率达90%,曾经烦琐的登机流程如今“一刷而过”。
航空货运短板加速补齐。在湖北鄂州,崛起了全球第四个、亚洲首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开航3年以来,花湖机场累计执行货运航班超6万架次,完成货邮吞吐量超200万吨,开通国内货运航线59条、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45条,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空中出海口”。
2024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达到898.2万吨,比2020年增长32.8%;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货运航空公司有13家、货机达到268架。智慧设施设备加快运用,货运单证电子化率稳步增长,中转、联运保障效率不断提高,我国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从京津冀的“协同翼”到粤港澳的“全球网”,从长三角的“物流链”到成渝的“西部窗”,“十四五”以来,我国民航业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与空中体验,星罗棋布的机场将持续织密空中通道,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更强劲的“航空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