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铁路建设新进展,涉及2条高铁和1条普铁建设
渝万高铁|平顶丘隧道贯通
6月6日,渝万高铁首座8公里以上I级高风险高瓦斯长大隧道──平顶丘隧道提前152天顺利贯通,标志着渝万高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后续无砟道床施工和铺轨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顶丘隧道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和涪陵区交界处,全长8488米,为渝万高铁全线重难点工程,属I级高风险高瓦斯隧道,设有2座斜井和1座通风竖井。
施工过程中,中铁十七局主要以三台阶法开挖为主,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原则,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工序管理,积极运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以多功能开挖台车、湿喷机械手、锚杆钻注一体机、智能二衬台车、仰拱栈桥、除尘净化设备等为主要特征的机械设备配套施工,实现钻爆、装运、喷锚、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的有机配合。
同时,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采取瓦斯自动监测与人工检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智能化、信息化及机械化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优势,有效克服了隧道瓦斯涌出、岩层破碎、浅埋段穿越水库等不良地质和施工难题,历时28.5个月,提前152天实现了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渝万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5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建成后,重庆中心城区至万州区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内,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西渝高铁|华蓥山隧道开挖掘进突破6000米
6月9日,有着西渝高铁全线隧道“天花板”“隧道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华蓥山隧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隧道整体开挖掘进突破6000米,实现进度过半的目标。
华蓥山隧道位于四川省渠县和大竹县境内,隧道全长12150米,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存在浅埋段、岩溶富水段、下穿水库等施工难点,同时又存在瓦斯地段,施工安全风险较高,是西渝高铁康渝段Ⅰ级高风险隧道和重点控制性工程。
在智能建造方面,华蓥山隧道施工充分运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使用多功能钻机、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拱锚一体机、钻锚注一体机、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防水板及钢筋安装台车、纵向灌注台车、智能衬砌台车、二衬自动养护台车等全工序大机设备代替传统人工作业,减少作业面人员及洞内停留时间,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将施工效率提升了30%。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将大型机械设备的施工数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围岩状况的数据上传到华蓥山隧道云智慧指挥中心,实时掌握隧道内的施工状况,运用数据分析各个工序耗时,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西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和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73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康渝段正线全长478公里,自安康西站起,经陕西省安康市、重庆市城口县、四川省达州市和广安市、重庆市合川区和北碚区引入重庆铁路枢纽重庆西站。
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对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关中平原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助力沿线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隆黄铁路|接触网专业首件工程通过验收
6月5日,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接触网专业首件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项目电气化施工迈出关键一步,为后续全线接触网工程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提供重要示范与依据,也为实现2025年全线通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接触网工程是沿铁路上空架设向列车供电的设备,由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等组成。
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项目,全线需组立接触网支柱2795根,架设接触网导线211.71条公里,新建调度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各11站,架设10kV高压线路150公里。
此次评估验收由四川隆叙宜铁路有限公司协同成都局集团公司供电部、成都供电段、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重点检查了接触网的支柱安装、补偿装置安装、承导线架设、中心锚结安装及电连接安装等关键工序,精确测量了接触线导高、拉出值等关键参数。验收组一致认为项目接触网专业首件工程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同意通过首件工程评估验收
接触网专业工程是项目建设“四电”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首件工程也是铁路质量标准实现“示范先行,样板引路,首件定标,打造精品”的必要环节。
截至目前,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全线架梁任务已完成81%、铺轨完成55%,“四电”、站房工程正加速推进中。预计7月底完成铺架任务,10月完成“四电”任务,确保年内建成通车。
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项目,线路北起成渝铁路隆昌站,途经隆昌市、泸州市,跨越沱江、长江,南至已建成的叙毕铁路叙永北站,项目全长138.6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设11座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