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向西开放的硬核担当与时代华章
在共建“一带一路”壮阔征程中,中欧班列(成都)以铁肩担使命、以实干铸辉煌,从“蓉欧快铁”到集结中心,从单一通道到多元网络,用一趟趟穿梭不息的列车,铺就了连接亚欧、融通世界的开放之路,彰显了中国向西开放的坚定决心与蓬勃活力。
数量为基,彰显开放硬核实力。开放的广度,始于通道的密度;发展的力度,源于运行的强度。今年1月至9月,1677列中欧班列(成都)呼啸启程,累计开行超1.9万列亮眼成绩,不仅是一组数字的跃升,更是成都作为向西开放前沿阵地的实力佐证。联通126个境外城市的网络覆盖,让“蜀道难”历史印记彻底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货通全球”便捷高效。这份领跑全国开行数量与质量,既见证了四川作为中欧班列开行较早省份的先发优势,更彰显成都在全国开放格局中核心枢纽地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物流动能。
网络为脉,织密陆海联动经纬。通道畅则贸易兴,网络密则发展活。四川始终以完善国际通道网络为己任,构建起北、中、南三线并行“陆上直达+铁海联运”多元化通道体系,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从创新“澜湄蓉欧快线”打通东南亚至欧洲全程铁路直达通道,到首发亚蓉欧“空铁联运”国际班列实现“天空地”无缝衔接,再到开行“蓉欧非”铁海联运川货班列拓展跨洲物流新路径,每一次创新都在拓展开放的维度。120万标箱以上的年集装箱办理能力,如同通道网络的“大动脉”,让川货出海、洋货入川更加高效便捷,实现了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华丽转身。
枢纽聚能,夯实集结辐射根基。枢纽强则功能优,辐射广则效能高。以成都都市圈为核心、重点城市为支撑的集疏运体系加速成型,让中欧班列(成都)的枢纽能级持续跃升。中远海运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共享中心的竣工投用,土耳其、俄罗斯国别贸易码头的顺利建成,不仅完善了港口基础设施配套,更搭建起专业化、集约化的物流服务平台。
创新为魂,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改革破局,创新赋能。率先开展“一单到底、两段结算”运费机制改革,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2%;创新针对国际铁路运输订舱企业的“运费贷”融资产品,精准破解轻资产货代类企业融资难题,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闯市场。这些靶向施策的创新举措,既打通了物流、资金流的堵点难点,更彰显了成都以制度型开放引领发展的智慧与担当,让开放环境更具吸引力、市场活力更加强劲。
使命为帆,续写一带一路新篇。每一趟中欧班列的出发,都是一次对开放初心的坚守;每一次网络的拓展,都是一次对使命担当的践行。中欧班列(成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向西开放不断深化的生动缩影,更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从2013年“蓉欧快铁”蹒跚起步,到如今集结中心的能级跃升,从单一货物运输到全链条服务升级,成都用实干与创新,让中欧班列成为促进亚欧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推动共同发展的“幸福列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欧班列(成都)必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完善通道网络、提升枢纽效能、深化创新赋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