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联运破瓶颈 打通高效便捷“出海通道”
金秋时节,长江之滨传来佳音——中欧班列(武汉)首次从香炉山站驶出,满载货物奔赴莫斯科。这趟班列的开行不仅是香炉山站“首秀”,更标志着湖北中欧(中亚)班列运输体系实现从“单点支撑”到“双站联动”的历史性跨越。
走出困境创新发展,打通高效便捷“出海通道”。回溯2012年,吴家山站成为湖北首个中欧班列始发站,十余年间虽扛起外贸运输重任,却受限于60公里的阳逻港至吴家山站中转距离,面临耗时2天、成本高企的困境。今年8月香炉山站启用,彻底打破这一瓶颈:54个集装箱中,江苏太仓经长江而来的货物与湖北本地货物在阳逻港集结后,无需中转直接登上班列,“港站直通”模式让运输时间缩短2天、综合成本降低15%,为湖北外贸打通了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
多方协同聚合力,智慧服务构建外贸新生态。香炉山站首趟班列顺利开行,离不开铁路、海关、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力,彰显出我国外贸服务体系的高效与智慧。武汉局集团公司主动调配运力,确保班列及时编组、准点发车,以“铁路速度”筑牢运输根基;武汉新港海关创新“提前申报+预约查验”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货物“秒放行”,用智慧监管打破通关壁垒;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聚焦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一站直达”方案,将标准化服务升级为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铁路保运力、海关提效率、企业优服务”协同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物流中“堵点”“痛点”,更构建起全链条、一体化的外贸服务新生态,让企业出海之路更顺畅。
枢纽赋能促开放,长江经济带链接全球新动能。香炉山站的启用与首趟班列的开行,绝非简单的运输节点增加,而是湖北打造对外开放枢纽门户的关键一步。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阳逻港通过与香炉山站的无缝对接,实现“长江水运”与“中欧班列”高效联动:一方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货物可经阳逻港直达欧洲、中亚,降低沿江企业出海成本;另一方面,欧洲、中亚的进口货物能通过铁水联运发往东部沿海,打通“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物流通道。这种“双向贯通”的格局,不仅让湖北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更辐射带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对外开放。以此次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为例,运输时间的压缩、交付效率的提升,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外贸保稳提质在路上,中欧班列书写开放新答卷。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稳定高效的物流通道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武汉)十余年来累计开行数千列,早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钢铁驼队”。香炉山站首开至莫斯科班列,既是中欧班列(武汉)扩容升级的具体实践,更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从“双站齐发”优化物流布局,到智慧监管提升通关效率,再到铁水联运拓展辐射范围,湖北的探索为外贸保稳提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