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货运力跃升数字背后的民生温度
单日2313.2万人次的旅客发送量,39.9亿吨的年货物运输量,5.13 亿人次的春运平安迁徙——这组不断刷新的数字,是中国铁路发展最直观的注脚。从2023年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的新峰值,每一次跨越都源于运输能力的持续升级。2025年铁路新运行图实施后,全国图定旅客列车增至13028列,货物列车达22859列,沪苏湖、杭温等新线释放的运能,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和“物畅其流的保障”成为常态,生动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路网织密:流动中国的活力脉络。从东海之滨的沪苏湖高铁到西部戈壁的包银铁路,从北国雪原的哈伊高铁到南国水乡的杭温高铁,铁路网正以立体交织之势覆盖神州大地。集大原高铁让内蒙古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荆荆高铁拉近鄂中与武汉都市圈距离,南珠高铁激活桂东南活力,这些新线如同毛细血管,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紧密相连。2024年脱贫地区2364公里新铁路投产,5个县结束不通铁路历史,更让钢轨成为乡村振兴“快车道”,让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
铁脉赋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铁路不仅是出行通道,更是经济发展“动力源”。2024年39.9亿吨的货物发送量中,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力,兰渝铁路新增10列货物列车助力疆煤外运,中欧班列稳定开行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愈发显著:雅万高铁两年带动超1200万人次出行,催生数百家中小微企业;“环西部火车游”串联23条线路,激活旅游消费新动能;郑州、南昌等地利用动车组确认列车开展高铁快运,为物流提速注入新活力,铁路正以“铁动能”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初心如磐:服务升级的时代答卷。从12306系统优化保障重点群体购票,到120个车站实现便捷换乘;从31个车站铁路换乘地铁免安检,到92列动车组开通“静音车厢”;从公益性 “慢火车” 年送千万旅客,到“熊猫专列”打造特色体验——铁路服务始终跟着民生需求走。CR450动车组以453公里时速刷新纪录,减阻22%的技术突破彰显创新初心;永清、横州等县域车站新增150余站次停靠,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这些细节里的温暖,正是铁路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钢轨延伸之处,皆是发展坦途。中国铁路用五年的跨越式发展证明,当路网与民心同频,当速度与温度共振,这条承载着人民期盼的钢铁巨龙,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跑出更强劲的时代节拍。(河南 付花)


